Chapter 12我的新年小愿望
冰封霜裁红美人,
大雪逢雪喜难胜,
冬至寒衣新上身,
跨年难舍棉絮仁。
日历翻到最末一个月,怒号割面的北风让窗外行色匆匆的路人苦寒瑟缩,凋弊褴褛的水杉仍然坚毅地环卫着黑湿空荡的莽莽田野,霜冻冰悬的芦花杆难抵寒风严摧而折枝断腰,背着“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”的孩子,低头喝一口妈妈熬的姜汤,继续写作业。
这个适合韬光养晦的时节,越冬的各类物什缤纷登场:瓦坛里腌制的脆包瓜和草头盐齑随时预备开坛;赶制崇明糕的原料米袋逐渐集中到村里手艺上佳的几户人家;腌笃鲜的咸肉和鱼干晾在竹篮里,吊于厨房的下屋梁,以便防守猫狗这对虎视眈眈的家贼;草垛里抽出十几扎的稻草置于柴房等待灶炉的召唤。不同于秋日的农忙抢收,此时的忙碌多少有些自我犒劳的意味,还有对开春万物复苏的期盼。
纤秀风雅的白鹭、浑圆笨拙的刺猬、夜夜聒噪的青蛙已经从视线里全然隐没,惟见电线杆上挤满灰压压的麻雀、草垛树根旁戏耍打闹的土狗,暖阳里吃饱睡足后伸懒腰的家猫才是这个冬日里的主角。新出生的小动物瞬间成为整个农场的宠儿,放学后的孩子都要来报道探视。理想国一般的农场里,“有奶便是娘”的奇事时有发生。火鸡孵出了孔雀,猫妈妈喂大了兔宝宝,结果这个养子跟着猫妈向狗大人宣战火拼,两个前腿擂鼓似的作战模样,让孩子们都忍俊不地写入周记。
作物的世界在冬季一样精彩纷呈:大棚里娇贵的红美人艳若桃李,毛竹林里伴根而生的冬笋是汤品佳偶,地里的萝卜叶遍地开花,一不留神还会被土里冒起的小半截萝卜绊一跤。腌笃鲜这时凭着竹篮里备好的腌肉,猪圈里精挑细选的新鲜土猪,配上竹园里挖出的冬笋,开始在各家餐桌上大行其道。串门的应季迎客果就是红彤彤的桔子,剥着桔皮,扯下一瓣瓣的甜瓤塞入口,唠出的家常似乎更诚恳欢愉,语罢出门都觉得齿颊留香。
北方“燕山雪花大如席,片片吹落轩辕台”的雪景于崇明,也许是一辈子的奢望。恰逢大雪的节气雪片狂舞,课堂里的孩子多半便坐不住了。一来落雪前的阴寒若非体育课的弹跳无以解冻,所以文化课上的安坐更让人寒战难忍,二来那满城飞花的雪色实在难得一见。难捺的好奇心终究能乞得老师宣布提前下课,让小脚丫们如愿踏上入冬的第一场雪。
化雪时分的彻骨严寒待到堆雪酣畅,球仗淋漓的戏雪大赛结束之后才倏忽来袭。坐在木板凳上瑟瑟发抖地听着讲台上的老师读课文,胸前背后的汗水瞬间冷若冰霜地冻结在内衣上,连毛衣都不能幸免。随即鼻子里难忍的阵阵细痒惹得喷嚏连连,把老师的读书声也惊得断断续续。心中不禁为这场在劫难逃的感冒暗暗叫苦。
“冬至一阳生”,这一天白天最短,夜晚最漫长,但也是阳气逐渐滋长的开始。萧瑟静谧的夜色令人无比向往“红泥小火炉”的驱寒之法。扫墓烧纸的火堆又在陵园墓地里点亮,很多老人孩童等体弱者的病情都会在冬至前后出现或者加重,所以祈求先人的佑护成了这番火光的真实寓意。晚上妈妈会尽早地关门谢客,呆在家里亲手准备过冬的棉衣棉被。
崇明女儿出嫁时,陪嫁的嫁妆里最丰厚的要属被面、被套等细软,因为橱柜无外乎只需日常的擦拭维护,而这些细软却是女红的标志,这也是对一位女主人持家有方的希翼。妈妈会在出嫁前学会全套的缝纫技术,至于花色搭配则全靠后天自学或者天生的审美。把在太阳下晒得饱满新香的棉花被芯用被套包裹,针脚利索地一一固定,随后选出凤凰来仪、闲云野鹤、或者牡丹盛放等祥瑞气象的绸锻与被套相对应地作为被面封口,此刻的针脚就要求表面看来若有似无,因而最花功夫也最考眼力。
看着妈妈娴熟地飞龙走凤,颇有晴雯绣补孔雀裘衣的风范,不消一集三国演义的功夫,一条崭新的棉被便横空出世,当晚柔软厚实的新被子包裹住整个身体,晴晒后的日照馨香被锁在被窝里,把全身都捂得暖融生热,想那陆游的慈母手中线是否也有这番光景?
十二月就是这样,在妈妈的唠叨声里喝下板蓝根,骑在爸爸的脖子上播报烟花绽放的数量,在老师发的新年福帖上练习书法——福。